在藏族中,有一个特殊的存在,他就是白马人,白马人实则氐族的直系(目前暂被列为藏族),前身的主体是白马氐族,现今大部居在甘肃省文县铁楼乡白马峪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、九寨沟县境内。现在,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白马人的历史跟由来吧。
民族简介
地名说
氐,乃由地名而转为族名。其部落众多,因地而异,有白马氐(刚氐)、清水氐(武都氐、武兴氐)、阴平氐(平乐氐)、巴氐(甸氐、湔氐、循成氐)、略阳氐(下辨氐)、故道氐(葭萌氐、嘉陵氐)、临渭氐、沮水氐(河池氐)、千阳氐(隃麋氐)等,共九大分支。
西晋孔晁在《逸周书·王会篇》提到:“氐羌,氐地(有)羌,(与)羌不同,故谓之氐羌,今渭之氐矣。”
元代虞应龙《元一统志》卷四《陕西等处行中书省·西河州》载:“(西和)州(今甘肃西和县)境东,通吐谷浑,至青海之塞,南直白马氐地。”
清光绪二年所修《文县志》中说:“白马峪在县西南,五十里,古白马氐地”。
服饰说
又以服色而名之为白氐(白马氐)、青氐(清水氐)、赤氐(“蚺氐”,巴氐)、盘头氐(略阳氐)等九支大部。
东汉·魏国鱼豢《魏略·西戎传》谓氐人“尚青绛,俗能织布”,又说“或号青氐,或号白氐……此盖虫之类而处中国,人即其服色而名之也。”
史籍记载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(卷116):“自禽以东北,君长以什数,徙、榨都最大;自榨以东北,君长以什数月砒最大。其俗或土着,或移徙,在蜀之西。自丹肋以东北,君长以什数,白马最大,皆氐类也。”(又见唐代杜佑《通典·边防五》(卷189):“氐者,西戎之别种,在冉肋东北,广汉之西,君长数十,而白马最大。”)
东汉班固《汉书·地理志》(卷28下):“氐,夷种名也。氐之所居,故日氐道。”
南朝宋范晔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列传》(卷86):“其山(冉舫山)有六夷七羌九氐,各有部说“白马氐者,(汉)武帝元鼎六年开,分广汉西部,合以为武都。”
唐代李泰《括地志》卷四《成州·上禄县》载:“陇右成州,武州皆白马氐,其豪族杨氏居成州仇池山上。
唐代李延寿《北史·氐传》(卷96):“氐者,西夷之别种,号曰白马。三代之际,盖自有君长,而世一朝见,故《诗》称‘自彼氐羌,莫敢不来王’也。秦汉以来,世居岐陇以南,汉川以西,自立豪帅。汉武帝遣中郎将郭昌、卫广灭之,以其地为武都郡。自济、渭抵于巴蜀,种类实繁,或谓之白氐、或谓之故氐,各有王侯,受中国拜封”。
元代脱脱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(卷496):“白马氐,在汉为武都郡,今阶州、坟州,盖羌类(似)也。”
清代吴鹏翱《武阶备志》(卷20):“自是(公元565年)以后,(氐人)户落耗散…惟杨氏窃据爵土三百余年,西魏灭武兴,其子孙流移叠、宕、沙、岷等州者,仍为酋豪,迄今千余年,世承不绝。”
民族划分问题
白马人的认识
白马人与藏族地缘相邻,历史上还曾一度受吐蕃王朝统治。但民族特色并未被完全藏化。白马人同汉姓,绝无藏族人的“扎西”、“卓玛”、“嘉措”之类的称呼。关于语言,藏语说吉祥如意是“扎西德勒”,我们说“曲呆木意”;又如藏语说吉祥如意幸福美满是“扎西德勒彭松措”,我们说“呆木拉孕意”。
1964年10月,毛主席在北京接见白马妇女代表时,面对头戴沙尕帽,上插白鸡毛的尼苏,想起曾经走过松潘草地,便询问:“你是什么民族?”主席一问,老大娘紧张地说不上来话,旁边的人替她说:“是藏族“。主席又问:”是不是藏族?’大娘连说:‘是,是’。其实她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啥民族。
后来,白马人看到一部电影镜头中出现这个民族,被称作藏族。他们觉得奇怪,“我们同他们藏族不一样,文字不同,服饰不同,也不信喇嘛教,怎么就说我们是藏族?”
1976至1979年四川省民委、甘肃省民委多次深入平武、南坪、文县实地考察白马人民俗和生活情况,研究其民族归属问题。但终没查清楚白马人的起源。
因为政府的误划,一些识字浅淡的年轻族人以为我们就是藏族,开始买穿藏人的衣服,学唱藏人的歌曲,模仿藏人的举止,信奉藏人的宗教,自称藏族。但上了岁数和有文化的族人,穿戴和习俗及信仰还是坚持自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