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京族。京族,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,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,同时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,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。都说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,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,想必京族的饮食习惯与其它少数民族的会比较不一样。究竟是怎么个差异,还是让我们一起看下文吧。
过去京族人一般以杂粮为主食。杂粮主要有玉米、红薯、芋头、狗尾粟、鸭脚粟等。把玉米磨成粉状或碎粒(红薯、芋头则切成碎块),再掺进少量大米熬成一大锅稀粥,一日两餐或三餐,很少能吃到大米干饭,生活是极为困苦的。然而,他们却在饮食习俗方面有许多独具风味的传统食品,而且其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耐人寻味。
1、糯米糖粥
京族人普遍喜欢甜食,特别喜欢糯米糖粥。其煮法很简单:将糯米淘净水煮,至将熟时,加糖再熬,至米烂水有胶质即成。若煮得好,那糖粥亮晶晶、甜润润、香喷喷,很是诱人。逢年过节,京族人都要吃糯米糖粥;祭神祀祖最不可少的祭品也是糯米糖粥;平时家中来客,主人免不了要捧出糯米糖粥来招待,要是一时拿不出,也会将就一下,来一碗红薯糖汤、粉丝糖汤或绿豆糖水。
2、“风吹糕”和“白糍糕”
这是京族颇有风味的一种传统的粮食制品。“风吹糕”是用糯米浸泡使其发胀后,水磨成稀粉,然后用勺子舀到直径40厘米左右的篾托(现已多用薄铝制成)里,大火蒸熟成一面一面的薄粉膜,再撒上一些熟芝麻,晾干后置于炭火上烘烤而成。因经过烘烤,它变得又薄又轻,几乎像透明的薄膜,风吹即飘起,故名。其味香脆爽口,是待客和探亲访友的上好风味食品。“白糍糕”也是先把糯米浸泡,水磨成稀粉,用布滤成半干,然后搓捏成一个个如鸡蛋大小的汤圆,内包糖馅,用水煮至它浮上水面不久即熟。这大多是在每年除夕之夜,全家边守岁边做好煮熟,待新春到来时,先用以供神祭祖,后拿来和糯米糖粥一起吃,以示祝福:生活甜蜜人长寿,偕老白头如“白糍糕”。
3、鲇汁
鲶汁”是京族民间对一种调味品的俗称,这种调味品的是以小鱼腌制的一种调味汁,市场上又称“鱼露”,是京族地区独特的产品。这种“鲶汁”的生产季节主要在每年农历三月至六月之间,其制作方法简单而又讲究:以洁净的大瓦缸一只,缸中的底部垫以稻草和沙包作为过滤层。在过滤层下的缸脚边凿一只小孔,并嵌入装有塞子的小竹管或胶筒作为导汁管,然后把洁净的小鱼和盐,一层一层铺入缸内(鱼和盐的比例通常为3:2),直到把缸装满后,上面覆以重石块,压平缸面,最后加盖密封。5-7天后,将导汁管的塞子拔出,缸中的鲶汁就源源地流出来。这初次滤出的鲶汁,色彩金黄透明,奇香沁心扑鼻,是鲶汁中最上乘的佳品,俗称“头漏汁”,多用以待客和上市外销。以后缸内再冲以冷却的盐开水,继续压滤,其所滤出的鲶汁俗称“二漏汁”,色、味、香比“一漏汁”稍次,但仍是鱼露中的上品,多用以外销,少量留自家节日吃用。最后还要再压滤一次,所得鲶汁俗称“三漏汁”,属鱼露中的三等品。“三漏汁”一般不出售,穷苦之家通常留自家食用。至于缸内残存的鱼渣,就是农家上乘的有机肥料了。
由于鲶汁色泽澄黄、味道鲜美,不仅京家人人爱吃,是京家人每天不离的上等调味品,而且还畅销其他省市和越南、泰国、柬埔寨等东南亚诸国。对京家来说,每年出售鲶汁的收入是很可观的,因为每缸可产鲶汁过百斤。在三岛之中,以山心村产量最多,素有“鲶汁之乡”的美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