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调养之道, 三宜,三忌,三避

图片[1]-夏至调养之道, 三宜,三忌,三避-51开运网

夏至已至,由此正式进入了盛夏时节。

夏至养生应遵循“三避”“三忌”“三宜”,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稳定的状态。

01

三宜

1、宜晚睡早起

 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夏三月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。”

夏至时节,昼最长而夜最短,阳气极盛而阴气极衰。

起居调养,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。

宜晚入睡,以弥补阴气的不足;

宜早起床,以顺应阳气的充盛。

中午不妨休息半个小时,整个夏天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。

2、宜多食酸咸

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心主夏,心苦缓,急食酸以收之。”

夏至为心火当令,心火过旺则克制肺金。

人体出汗多,腠理发泄,饮食宜多食酸味。

如小豆、桃李,又如绿豆汤、酸梅汤均可消暑解渴之品。

酸味起到收敛作用,防出汗过多,以固肌表。

同时夏季饮食多食些咸味,补充出汗多丢失的盐分,以防汗多损伤心气。

3、宜情志疏泄

夏至是个阳气旺盛、万物生机活跃的节气。

人们要顺应这一时令特点,精神上力避懈怠厌倦之心;

心静则身安,就可以避虚邪,远疾病,安度盛夏了。

一定要把自己的郁滞散发出去,让情志得到疏泄。

只有这样,到秋天收敛的时候,才能收进东西。

如果在夏天疏泄得不够,到了秋冬季节想进补,也无计可施。

02

三忌

 1、食忌大热,诱发心病
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:凡是心脏有病,愈于长夏。

如果不注意饮食养生,就很容易诱发心病旧疾。

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人来说,夏季“防火”尤为重要。

古人云:“火曰炎上”。

凡是具有温热、升腾作用的食物,五行都属火。

夏至时节,尤其要注意家中。

应禁忌热性的食物,日常穿着也不要太厚。

2、动忌大汗,徒耗阴气

中医认为:“阳加于阴谓之汗。”

出汗,需要阳气和阴精的共同参与。

夏季运动过量、出汗过多,就会损伤人体。

过度出汗还会造成脱水、中暑等症状。

严重者,病邪透过出汗扩张的毛孔趁虚而入,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
3、卧忌贪凉,百病损伤

 人体在睡眠后,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,最易受寒气侵袭。

《琐碎录》说:“卧不可当风。

背受风则嗽,肩受风则臂疼。

善调摄者,虽盛夏不当风及坐卧露下。”

炎热的季节,最忌讳睡觉时贪凉。

睡梦中受寒,结果就是腹痛便稀,或者是浑身骨节、肌肉酸楚。

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,故要避风而睡。 

03

三避

1、避暑

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在天为热,在地为火,其性为暑。”

夏至时节,天地之气化而为,对人体损伤极大。

应当采取一定的避暑措施:

首先,不能长期在露天地曝晒;

不能过度地劳动,应适当地纳凉。

纳凉之所应保持空气流通,纳凉时间不宜过长。

其次,因火暑之性开泄,人体出汗较多,体液损失严重。

故应多饮水,以防体液脱失。

经常服用防暑之品,如西瓜、绿豆汤、绿茶等等。

应注意,冷饮不宜过度,否则宜患肠胃病变。 

2、避湿

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湿气大来,土之胜也,寒水受邪,肾病生焉。”

夏至时节,也是湿土当令之时。

天气多阴雨绵绵,应保持室内干燥,降低室内的湿度;

饮食上可多食一些辛辣之品,如大葱、辣椒、绿豆、黄黍、鸡肉、桃等
等。
此外,湿气通于脾,此时易出现脾虚。

可用白术、山药、薏苡仁熬粥,或用薏苡仁、白扁豆、山药炖肉服食,有健脾开胃的功效。

3、避寒

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寒气流行,邪害心火。”

夏季为了散热,人的皮肤毛孔开泄。

反而更容易受寒气侵袭,损伤心脏。

饮食方面不可贪凉,睡觉时空调别开太低。

天气炎热时,不要人为打破自然的规律,才是养生之道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